乐高机器人教育的真正意义,不懂都是白玩
导读
对孩子的作品需给予正确适度的鼓励和赞赏。
赞赏方式示例:
- "哇,宝贝,你这是搭建了什么呢?太漂亮了,能告诉爸爸一下吗?" ✔
不恰当的示例:
- "宝贝,这是什么啊,为什么站不稳?" ❌
乐高搭建并非旨在孩子构建华丽气派的作品,而是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解决问题。只有持续的鼓励和赞赏,孩子才会更有动力玩乐高。很多时候,是我们无法正确欣赏孩子的作品。比如,孩子搭建的“推土机”,我们可能认为推斗太大,影响了整车平衡(推斗几乎拿不起来)。但孩子会告诉你:推斗如此之大,是为了容纳更多“材料”。仔细观察他的作品,你会发现更多趣味之处:通过加深(紫色框部分)和加宽(红色框部分)推斗,孩子让其能容纳更多“材料”。
这种加深加宽实际上对应了体积计算公式:体积=底面积×高。这简单的推土机实际上反映了孩子耗费心思出来的成果。若一开始就否定他的作品,将限制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积极性。孩子还会享受搭乐高吗?
有时候,家长需要细心发现孩子作品中的闪光之处,只要真诚表扬,不要盲目灌输成人的价值观,就能给孩子更大发展空间。
在搭乐高的过程中,没有对与错之分。
示例:
- "宝贝,你的构想太好了,搭建完了让爸爸看看吧。"
达成相同目标的方法多种多样(比如搭建一座双层房子),或许有更佳的方法,也有不那么理想的手法,然而并不存在绝对错误的方法,应跟随孩子的思路,而非强行将孩子的思路引导至自身设想。
以一对父子搭建的赛车为例:由于赛车要从斜坡上滑行进行测试(看谁跑得更远),父亲认为应该加重赛车的前部,而儿子认为应该为赛车加上一个尾翼。父亲较为开明,让儿子先尝试自己的构思,看谁的效果更佳。最终,儿子取得了胜利。
有些父母可能会难以控制自己,自以为自己的方法一定是正确的,强迫孩子效仿自己的思路。无论你的方法对错如何,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,孩子根本无法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。若希望孩子具备独立、主见和创造性,尊重孩子的想法乃是先决条件。即使孩子的想法与实际情况不符,也应让他自行尝试并发现,而非直接告知答案。
学校常常举办乐高比赛和活动。一开始,孩子通常会采用叠加积木的方式,逐渐地,当他们发现其他孩子搭建的积木更高时,便开始学着模仿,思考如何自己构建得更高。正如皮亚杰所言:“学习不应该被看作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,而是学习者以自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。”
5C+D教学模式:参与→探究→解释→拓展→评估→展示
1. 参与(ENGAGE )
围绕学习主题,创设一个具有意义的搭建场景,或是协助他人的情景(可采用图片、视频、实物等),让孩子感受到当天搭建的价值所在。
2. 探究(EXPLORE)
根据导入内容,激发孩子将新任务与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,贴近生活场景,引导孩子构建主题想象。建立的目标最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涉及到孩子已见过或感兴趣的事物,比如树木、桌椅、公园、车辆、飞机等。通常不会将大类作为一个目标,将目标细分具体会更有效,比如幼儿园的凳子、杨树、消防车等。确定目标后,引导孩子联想相关细节,比如幼儿园的凳子是什么颜色、形状如何、有哪些部分、人们如何坐等。乐高教具的无限潜力完全可以激发孩子的无限想象力。
3. 解释(EXPLAIN)
"做中学"涵盖建模和概念形成,分为以下三种构建级别:
1)无拘无束的探索,通过让学生建立各种模型来理解相关概念;
2)有引导的研究,学生按照逐步引导途径构建模型,用更合理的模型解决问题;
3)自由解决问题的活动,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构建模型,实现挑战目标。
4. 拓展(ELABORATE)
完成建模目标后,鼓励孩子反思哪些方面可以改进。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造,比如改装成不同样式的风扇,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。孩子的想象力常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。
5. 评估(EVALUATE)
教师对本次任务及知识点总结,通过教师评估、小组互评、学员自评,让孩子从本次学习任务中找到新的任务和不足,把孩子引入一个新的“联系”阶段,使孩子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中超越自我。自我评估和评估他人也有助于其更加清楚地认知知识、概念以及技能。
6. 展示(Display)
让孩子向家长和老师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。
愿孩子们在探索和建构的过程中,不断开拓思维,激发创造力,在展示自我成果时获得愉悦和认可。让我们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成就,为孩子未来的旅程点亮明亮的灯塔,指引前行的方向,今天先分享到这~
链接:https://www.52stu.com/?p=84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